当前位置 首页品牌文化

成都市科技青年联合会会员大会暨人工智能+与多智能体大模型论坛举办

时间:2025-09-01 12:46:00 来源:文化资讯网 编辑:佚名 阅读:手机版

图片1.png

 

  2025年8月29日,以“创新·责任·活力”为主题的成都市科技青年联合会(简称:市科青联)第三届会员大会暨人工智能+与多智能体大模型论坛于成都科技会堂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们齐聚一堂,共同探寻科技创新发展的无限可能,为成都的科技未来注入新活力。

 

图片2.png

周莹


  会员大会由市科青联副主席、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邹立扣主持。市科青联主席、西南石油大学副校长周莹代表三届理事会做工作报告,市科青联三届监事长宫伟锋代表监事会做财务报告,大会审议通过市科青联新增会员,审议了市科青联优秀会员、先进专委会评选办法等事项。市科青联会员及代表等130余人参会,成都市科协学会学术部部长、一级调研员陈小闯,成都市科技局高新处副处长刘轶等嘉宾莅会指导。


  周莹主席重点阐述了市科青联在市科协领导、市民政局支持下,围绕服务科技青年、服务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全民科学素养提升、服务和政府科学决策等方面工作取得的积极进展。一是强化政治引领,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建活动,深化政治理论学习,提升建实效;二是服务科技青年,通过举荐、赋能活动组织等积极打造服务平台和通道,助力会员成长;三是搭建交流平台,举办各类学术研讨会、技术交流会,推动青年科技工作者之间的思想碰撞与创新发展;四是夯实工作基础,完善服务体系,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服务品牌,提升社会知名度与美誉度;五是加强组织建设,优化工作机制,提升服务能力,为会员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图片4.png

 

  跨域融合,智启未来。会员大会后,市科青联、中国计算机学会(CCF)YOCSEF成都学术委员会联合举办了主题论坛活动。活动采用现场图文直播形式进行,设置线下执行主席和线上执行主席各两位。论坛活动分为引导发言、思辨环节、探讨交流等环节,与会科技工作者围绕“人工智能+”场景跃迁与治理协同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分享与讨论。

 

图片5.png


  引导发言环节,西南财经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教授杨新以《人工智能+何去何从》为题,从人工智能的通识性、普遍性,介绍了“人工智能+”行动概述,讲述了人工智能的核心在于人机协同,人工智能+服务于工、农、服务业等各个产业发展,强调为迎接人工智能的春天,需要做全球协调、技术突破、产业创新等事情。

 

图片6.png


  成都市科技局高新处副处长刘轶以《成都市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发展情况》为题,指出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链已经构建形成覆盖软硬件产品、研发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生态,人工智能的核心产业规模和企业数量实现双千突破。成都正不断加快人工智能的企业主体培育,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打造人工智能场景示范地,孕育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广阔前景等。

 

图片7.png


  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秦小林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为题,介绍了人工智能概念和大模型发展情况,从人工智能智能体的实践、人工智能全球对比、中国AI领域趋势等方面,探讨了不同大模型的挑战,强调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在于人机共融等。

 

微信截图_20250901103136.png


  思辨环节围绕预设的三个议题:“算力与数据壁垒下,‘人工智能+’如何突破场景碎片化困局?”“AI伦理失控风险加剧,如何构建‘发展-安全’动态平衡机制?”“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共生’人工智能+如何重构产业创新链?”特邀嘉宾国家超算成都中心市场推广部副部长陈磊、四川明炬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靖、百度集团高级产品运营经理黄凯、市科青联会员及其他行业代表等踊跃参与,通过“抢话筒”方式,展开观点陈述和思辨发言,就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交流和思维碰撞。


  探讨交流环节,与会人员主动发言。大家表示,青年是科技创新的排头兵,每一位青年科技工作者应勇于践行使命,敢于担当,努力将想法转化为行动,用自己的所学所长为成都科技事业贡献力量。

TAG标签: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