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州市白云区的文化实力越来越藏不住了!平和大押、卧云庐、三元里旧民居等历史建筑华丽蜕变,博物馆、图书馆、画院等新文化地标拔地而起,村史馆、文化室、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开到了市民家门口……通过在不同维度跃升内涵和品质,白云文化受到社会瞩目和广泛认可,白云区正向着“文化强区”的目标大步迈进。
深度:底蕴深厚 瑰宝如云
白云区历史源远流长,秦始皇统一中国征服岭南后,白云区区境已纳入秦朝版图。北宋中期起,区境属番禺、南海。千百年来,白云孕育出了璀璨的地域文化,留下众多历史价值较高、文化内涵深刻、地域特点鲜明的历史文化瑰宝。如今,白云区面积795.7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藏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58处、革命文物26处、红色文化遗址17处。
从空间布局上看,传统风貌建筑主要分布在白云区西部,传统乡村聚落地区以宗祠为主,沿流溪河沿线的商贸圩市多以书舍、宗祠为主,沿岸多为商铺、骑楼等建筑,而三元里、同德等地区分布了少量的战争遗址和工业遗产。这些星罗棋布的历史文化资源传承着白云历史根脉,构筑成白云文化自信的底气,也造就了白云深厚的文化底蕴。
(平和大押)
宋名贤陈大夫宗祠古韵悠长,平和大押百年商贸风华犹存,三元里旧址抗英人民不屈不挠精神远名扬……从明朝、清朝到民国时期,穿越各个时间跨度,这些灿若星河的历史文化瑰宝在向人们诉说着漫长岁月里的故事,也见证着白云的风云变迁。
力度:给力传承 焕发新彩
历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白云区深知历史文化遗产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城乡风貌特色的重要载体,也始终把历史文化保护放在第一位。近年来,白云区加大力度挖掘与弘扬历史文化,不断强化对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筑、遗址等各类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激发白云文化“新活力”。
(平和大押升级改造效果图)
今年5月,白云区印发《广州市白云区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方案》,提出将结合历史文化底蕴、自然资源特点,培育适应现代生活的新功能、新业态场所,鼓励引入社会力量,充分挖掘历史文化遗产潜在价值,形成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正收益的良性循环。
(卧云庐)
时至今日,白云区已完成全区历史文化资源大排查,梳理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58处,完成88处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责任人公布和76处传统风貌建筑挂牌工作。完成高塘圩、园伟庄、障岗村、华坑村、黎家塘村等5条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和审议,为保护历史传承和活化利用提供依据和指引。并加大三元里平英团旧址、平和大押旧址、升平社学旧址、石井桥、卢廉若墓等文物保护力度,推进三元里历史文化展览馆,太和北村设立村史展览馆等建设。值得一提的是,金沙街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卧云庐变身社区艺术活动阵地的经验做法还入选国家文物局主编的 《文物建筑开放利用案例指南》。在白云区的用心守护与精心活化利用之下,众多曾经无人知晓,甚至走向消亡的历史文化遗产重现蓬勃生命力。
广度:广泛传唱 全民共享
在对历史文化遗产加大力度进行保护的同时,白云区还不忘广泛开展文艺活动,全面提升文化惠民水平。近年来,桃花雅集、白云火龙民俗文化节、羊城粤剧墟、“云·飞扬”白云文化欢乐季等一系列文化盛事广受群众欢迎,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白云文化特色品牌”。其中,桃花雅集活动力邀本土专业书画名家、院校教授参与,兼具艺术性与学术性,已成为白云区的文化名片,影响力越来越大。
据悉,仅2019年,白云区就举办了文化活动120多场,惠及群众近上百万人次;组织开展音乐、舞蹈、书画等各类专业文艺培训百余场,惠及群众近5.5万人次。在全民广泛参与之下,白云文化氛围越发浓郁。
精度:打造精品 培育人才
在全民参与的氛围下,群众原创文艺作品不断涌现。白云区原创小品《爱的包包》作为广东省唯一一个戏剧小品,登上了第十八届全国群星奖舞台;白云区情景剧《月亮粑粑》斩获2017年广东省音乐舞蹈花会银奖……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把白云群众生活“搬上”文艺作品当中。原创歌曲、美术长卷、摄影长卷等一系列令人拍案叫绝的文艺精品相继涌现,提升了群众文化的品质。
(白云原创小品《爱的包包》)
让文化“活下来”、“火起来”,关键要在培养传承人上下功夫。白云区注重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文化发展提供持续动能。截至目前,白云区共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6人,其中省级代表性传承人3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4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9人。广式红木宫灯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罗敏欣、洪拳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冯亦慧、狮舞(广东醒狮)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李东彪……这些精锐力量用坚守与创新串起了白云非遗传承之路,让白云非遗文化大放异彩。
(广式红木宫灯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罗敏欣【左】指导学生)
未来,白云区还将继续引进与培育一批文化名家、文化大师、乡村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传统文化弘扬人,做好人才保障服务,为文化强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热度:热潮来袭 持续出圈
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还有出新出彩的“精度”,白云文化也因此有了“热度”。
扎火龙、抚龙须、舞火龙……每到中秋,白云区不少村落举办的舞火龙活动都会吸引村民争相观看,一度引发万人空巷。据了解,舞火龙活动代代相传已流传数百年,还被列为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9月,这项传统技艺的艺术魅力更是引来了《人民日报》的关注!出圈全国!
(舞火龙)
截止目前,白云区共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7项。广式红木宫灯制作技艺、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洪拳……更多像舞火龙这样流转了千百年的白云区民俗非遗文化持续走热,凭实力与魅力圈粉无数!
(洪拳)
未来,白云区还将加强区内文化整合提升,开展文艺巡回展演、文化资源共建等活动,深化人文湾区交流,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活动赛事等方面加强联动,在推动文化共建共享中抢抓白云机遇,打造“白云品牌”,让白云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风度:文明成风 双重提升
白云区坚持把厚重的文化底蕴融入到城市建设发展之中,以“文化”育“文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至2022年10月中旬,白云区共发掘全国道德模范1名、中国好人12名、广东好人9名、广州好人104名、广州市道德模范11名、白云好人286名。目前,区内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435个,其中包括广州法律服务集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新创业大街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源街电商行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特色实践站。此外,白云全区登记注册志愿服务团体(组织)达2016个,注册志愿者超过41万人。文明之风蔚然成型。
接下来,白云区还将大力实施精神文明创建13项专项行动,持续深化文明实践,构建城区15分钟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圈,推动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双提升”。
高度:产业走高 剑指强区
踔厉奋发,乘势而上。面向未来,白云文化的“高度”不断刷新。近年来,白云区着力做大做强百亿级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群,推动白云成为新一代文化高地。
以开局谋篇的雄心刷新文化“高度”——2021年,白云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度明确提出,要聚焦产业发展新生态,全面构建“6+6”现代产业集群。其中,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群正是六大百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在开局谋篇的勃勃雄心之下,不少文旅创意产业项目争先抢滩落户,掀起白云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新热潮。去年,华侨城汽车欢乐世界、5G超高清科创中心两个重大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项目就正式签约落户白云区,总投资额超127亿元!
(华侨城汽车欢乐世界效果图)
以锐意进取的魄力刷新文化“高度”——近年来,白云区通过积极争取省市资源落地、开展城市更新配套建设等方式,推动白云区图书馆白云新城馆、白云区少年宫、广东画院、广州城市规划展览中心等一批公共文体设施跃升文化新地标。此外,在白云区的多年耕耘下,云山金谷创意园、广州ECAT金沙洲文化创意园等25个文化创意类产业园区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白云区文化产业重要的孵化器。
(白云区图书馆白云新城馆)
当前,白云区正稳步推进南湖游乐园升级改造项目、岭南中医药博物馆项目等白云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步入新轨道。百亿级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群加速成型,向着“更高科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白云文化的未来值得期待!
日前,白云区更是召开了扎实推进文化强区建设大会,深入实施“九项行动”,奋力开创文化强区建设新局面。向着文化强区迈进,白云势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