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道教

玄门道教:从道化万物看人与自然的平衡与和谐

时间:2019-04-08 09:29:45 来源:www.culturenews.cn 编辑:木子 阅读:手机版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说“道生一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大家都知道并非简简单单的数字那么简单,它包含有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观。老子的宇宙生成论(也就是世界观),所讲的“一”、“二”、“三”,乃是指“道”创生万物的过程。人生观和社会观主要说的是待人的态度与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处世的方式。中国风小编为您带来玄门道教:从道化万物看人与自然的平衡与和谐。

玄门道教:从道化万物看人与自然的平衡与和谐

  “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虽然仅仅是老子强名的一字,但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我们的信仰,它还代表着中华文化的至高点,代表着整个人类文明的核心。它是自然,万物。它无所不包,无所不含。乃至于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道的演化与过程,就比如说今天我在这讲经,我从来没想过会在这讲经,在几个月之前甚至我都没想到我会来太清宫常住,其实这都是道的演化。道生一,其实就是无极生太极的过程,道在这里就是最初的“无”,就如经文中所说的“无无有无,有有无有”、“非有为有,非无为无”很是玄妙,却又那么的简单。它指的就是天地未分之前的状态,也是现如今的状态。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亦是人类在待人处世的态度与方式。人类在不断的试图找到其中的平衡点,只有找到这个平衡点,那这个社会的和谐也就达到了。也只有这独一无二的道才可以代表。我们所悟的那个道就是这个道,那么我们接下来说“一”。

  在人类文化中,“一”被赋予了万物之始的意义,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从“道为一”概念的数字来说,道是绝对无偶的。从宇宙观来说,一是太极,也就是“有”,是道的另一种状态,太极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当时是一种混混沌沌的感觉。看似混乱却又平衡。宇宙万物的总根源是“混而为一”的。最早记录于《管子》心术下“能专乎?能一乎?”月牙山人的《中华心法》中说:“一指专精。一者,谓专精也,用心一也,专于一境也。谓之不偏、不散、不杂、独不变也,道之用也。故君子执一而不失,人能一则心纯正,其气专精也。人贵取其一,至精、至专、至纯,大道成矣。”此自然界生产力之不二法则。人也一样一定要做到心中如一的状态,只有如此才可心生正气,不偏不倚,如此便是和谐的基础。一亦是指的圆满之意,心中圆满无有污垢,也就没有负能量。《太平经·修一却邪法》:“夫一者,乃道之根也,气之始也,命之所系属,众心之主也。”认为“一”同“道”一样,是天、地、人万物的根本。东晋葛洪著《抱朴子·地真》又进一步解释:“一能成阴生阳,转步寒暑。春得一以发,夏得一以长,秋得一以收,冬得一以藏。其大,不可以六合阶;其小,不可以毫芒比也。”既然“一”与“道”同,故修道者必须修“抱一”或“守一”之法。抱一之法,源出《道德经·十章》:“载营魄抱一。”《五符经》:“知一者无一不知也,不知一者无一能知也。一者至贵无偶之号也。”认为人身藏魂魄神,只有魂魄相合、神形相依,才能长生。故修道者必须无视无听,守持神魂,不使其为声色财货所累迁,即“守一”。《太平经·守一明之法》说:“守一明之法,长寿之根也。”并具体讲述了多种守一之法。《抱朴子·地真》中专言守一,称“人能守一,一亦守人”,守一有成者,“白刃无所措其锐,百害无所容其凶,居败能成,在危独安也”。道教经典中,又将“守一”之法分为“守真一”与“守玄一”。是道教视“一”和“道”、“玄”相通的结果。若能守一,万事可期。

  一生二,也就是太极生两仪。刚才我们说了太极包含阴阳二气,但是却很混乱,没有明确的界限。而在这个时期,它却分开了。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 冯友兰说:“老子书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里说的有三种气:冲气、阴气、阳气。我认为所谓冲气就是一, 阴阳是二”。一之前我已经讲过了,现在来说二,二指阴气、阳气。“道”的本身包含着对立的两方面。阴阳二气所含育的统一体即是“道”。因此,对立着的双方都包含在“一”中。二,地之数也。易曰。天一地二。惟初大始。道立於一。有一而後有二。元气初分。轻淸阳为天。重浊阴为地。阴阳,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对立面。它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是万物运动变化的本源,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法则。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阴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宋代周敦颐《太极图说》),万物的化生源于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哲学思想始自先秦诸家,如《荀子·礼记》说:“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又说:“天地感而为万物化生”从而指出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生的变化和根本条件,其中的“合”、“接”、“感应”等都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之意。故又可以说天地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乃是万物生成和变化的肇始。

玄门道教:从道化万物看人与自然的平衡与和谐

  在宇宙自然界,事物的形成规律亦确是如此。天之阳气下降,地之阴气上升,阴阳二气交感,化生出万物,并形成雨雾、雷电、雨露、阳光、空气,相互交感,生命体方得以产生。所以,如果没有阴阳二气的交感运动,就没有自然界,就没有生命。可见,阴阳交感又 是生命活动产生的基本条件。阴阳对立即指世间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升与降等等,其中上属阳、下属 阴,天为阳、地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升属阳、降属阴。而对立的阴阳双方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为阳、下为阴,而没有 上也就无所谓下;热为阳、冷为阴,而没有冷同样就无所谓热。所以可以说,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这就是阴阳互感。虽相依却也分清,但是很多人有些时候是分不清,那就会混乱,混乱之后就有了争斗,和谐便不存。只有正确分清,认清。在相互结合才可相互依存。天地也是如此,天地就是“二”。天气下降、地气蒸腾,二气相合,其结果就是人的诞生。人就是“三”。

  二生三就是说,有了阴阳,很多的东西就生出来了。三,即是由两个对立的方面相互矛盾冲突所产生的第三者,进而生成万物。“三”也包含万物生灵,人是万物生灵中最灵者,是它们的总代表。因此接下来我就将三与万物放在一起讲,随后世界万物在阴阳交互作用中世代交替,保持种群和数量的平衡。说到三我们就会想到三才,三才:指天、地、人。语出《易传·系辞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三字经》:“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易经.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大意是构成天、地、人的都是两种相互对立的因素,而卦是《周易》中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一系列符号,以阳爻、阴爻相配合而成,三个爻组成一个卦。“兼三才而两之”成卦,即这个意思。三才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可谓源远流长。如盘古开天辟地的创世神话,其实表现的就是天、地、人三才思想,那时古人就把人放到了突出的位置。其他古老的神话,也包含着三才思想,如共工怒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地覆东南,自此天道左行,地道右迁,人道尚中。这是三才思想的升华,但是,还只停留在天、地、人各行其道的水平之上。到了《易经》的时代,人们终于发现:人可以向天、地学习,人道可以与天道、地道会通,通过法天正己、尊时守位、知常明变,以开物成务,建功立业,改变命运,成就了“三才之道”的伟大学说。所谓“三才之道”就是高扬人道旗帜,人与自然休戚与共、和谐发展之道。“三才之道”影响深远。

  老子的“三生万物”思想,实质就是三才生万物的“天、地、人”三才之道思想。这个思想早就深入中华民族之心,贯穿于中华民族的人伦日用之中,牢固地培育了中华民族乐于与天地合一、与自然和谐的精神,对天地与自然持有极其虔诚的敬爱之心。中华民族与天地和谐相处,对于今后改进、调整、理顺、整合、协调人与天地即自然环境的平衡和谐发展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人心与人身的平衡和谐发展的关系(即使生态、世态、心态的三态都得到同步平衡和谐发展),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实现世界和平发展,对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明天,必将具有巨大的启迪。明朝王守仁在《<大学>问》中说:“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因此人与万物,天地和谐,天人合一就是整个大道与自然。

TAG标签: 道化万物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