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手作陶瓷

尼西黑陶:拿捏两千余年的质朴艺术

时间:2019-04-08 10:46:11 来源:www.culturenews.cn 编辑:花未央 阅读:手机版

  如果说“黑如漆、薄如纸”的细泥黑陶,是在诉说着黄河流域悠远浓厚的汉文化内涵,那么尼西黑陶则将“物”的质素与拙朴,掩映在了上千年的尼西藏文化之中。

尼西黑陶:拿捏两千余年的质朴艺术
尼西黑陶:拿捏两千余年的质朴艺术

尼西黑陶介绍

  尼西,在藏语中意為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的一个藏族乡村,也是旧时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在这里一直有着悠久的制陶历史,民间的制陶工艺已世代相传近千年,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尼西黑陶”烧制技艺,也以其卓然质朴之风在中国黑陶艺术中独具一格。

尼西黑陶:拿捏两千余年的质朴艺术

  尼西地区从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文物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德钦永芝、纳古、石底,香格里拉县尼西等地发掘300余座石棺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黑陶随葬品。其中出土器物的典型器大鉴耳陶罐,与尼西汤堆村现今烧制的黑陶罐无论是从制作工艺、器型、质地等都具有众多的相似处,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迪庆的先民们就已经熟练掌握了黑陶制作烧造的技艺。

尼西黑陶:拿捏两千余年的质朴艺术

尼西黑陶:拿捏两千余年的质朴艺术

  形态各异的尼西黑陶
        也许正因其“返璞归真”的气质可以逾越时间的脊梁,在千百年后的今天,尼西黑陶依旧在臧家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尼西乡汤堆村是藏族黑陶的发源地,这里的手工艺人一直传承着传统的藏式制陶技艺。从香格里拉县城乘车沿盘山公路前行十几分钟,便可抵达风景如画的汤堆村。金灿灿的向日葵在农田中绽放,星星点点的农舍点缀其间,四周群山环绕,雾气弥漫。堪称制陶大师级的老工匠孙诺七林的家兼制陶作坊,便安在此地。

尼西黑陶:拿捏两千余年的质朴艺术

  汤堆村

尼西黑陶:拿捏两千余年的质朴艺术

  孙诺七从11岁开始学习制陶,至今已55年

  走进孙诺七林的家门,迎面就可见到木地板上放置了成排的陶器泥胚。年逾花甲的孙诺七林和儿子席地而坐,正在面前一方长木板上敲打泥片。阳光从狭小的窗口照进来,孙老师每日就着这方光线,拍打拿捏手中的泥土,制作出一件件造型朴拙的陶器。备料、塑形、雕花、阴干、烧制……春夏秋冬,日日如此,至今已经整整55年。

  对于制陶来说,用土决不能马虎,每年2、3月份,汤堆村的制陶工匠们便会去2公里外的土陶山上取土,将这里特有的红土与白土进行混合,再将其敲碎并反复筛选,至粉末状细土,便装袋保存,供全年使用。

尼西黑陶:拿捏两千余年的质朴艺术

  制陶工具

  尼西黑陶的制作工艺千百年来几乎没有变化。制陶工匠们从不使用现代技术,仅仅是一套自制的木头工具、一方木案,和几片木板底座,就是他们所有的生产工具。黑陶制品都是用粘土一片片粘成,就算是圆形器皿,也不借助电动转轮,全凭匠人的手、眼与经验。孙诺七林的制陶手艺是跟爷爷学的,他的家族有至少七代制陶史。如今,孙诺七林的大儿子、二儿子,一个女婿,还有一个孙子,都在从事制陶手艺。

14条黑陶制作步骤

  1、捏胚前,要把泥土掺适量沙子,和水成团,分成小块后,用头部扁平的工具拍打成泥片

尼西黑陶:拿捏两千余年的质朴艺术

  2、拍打和修饰泥胚的木制工具全部由工匠自己制作

尼西黑陶:拿捏两千余年的质朴艺术

  3、孙诺七林准备做酥油壶。把泥片敲打成长条,准备围成壶身

尼西黑陶:拿捏两千余年的质朴艺术

  拍打和修饰泥胚均采用木制工具,这样在拍打壶身塑形时,其力度才刚好可以使泥土变成想要的形状,同时又不会开裂。在整个制陶过程中涉及到木拍、木刮、木垫、木榔头等木制工具,这些工具全部都由工匠自己制作,材质一般选用树瘤等树干上的坚硬部分。

  由于工具相对简单,黑陶制作工序又较为繁多,所以对工匠的技艺要求就十分高。首先需要用木拍把陶泥拍打成条状,用手捏制成器具的大体轮廓,再磨光、装饰,阴干后进行烧陶。至于土陶的颜色,孙诺七林说是用松柴烧,盖上锯木灰就成了黑色,不盖则是红色的。

  4、用木制工具拍打壶身塑型,力度刚好可以使泥土变成想要的形状,同时不会开裂

尼西黑陶:拿捏两千余年的质朴艺术

  5、进过一番拍打,壶身已经初具雏形,再捏出尖尖的口

尼西黑陶:拿捏两千余年的质朴艺术

  6、形状修饰完毕,像一对小鞋子

尼西黑陶:拿捏两千余年的质朴艺术

  其烧制方式也很原始,并不搭建窑炉,而是在天晴无雨的时候,于露天空地上升起一堆篝火,把晒干的泥胚放进火里,烧30~40分钟,烧到器皿像锻造的钢铁一样通红,就“烧熟”了。陶器从火中取出后,马上被锯末和炭灰覆盖,就变为具有象征性的黑色。与烹饪一样,烧制黑陶“最重要的是掌握火候。”

  当一切工序完成后,再用臧家酸奶水和青稞粉混合的液体洗净陶器内部,去除有害物质,黑陶成品就诞生了。制成的尼西黑陶通体发亮,耐高温,是尼西藏族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家常器皿。

  7、安装把手,用鹿皮巾蘸水擦拭壶身,使外壁光滑,同时隔着鹿皮捏出花纹

尼西黑陶:拿捏两千余年的质朴艺术

  8、陶胚大功告成,孙浩七林用刷子给壶身涂一层水

尼西黑陶:拿捏两千余年的质朴艺术

  9、陶胚拿至户外晒干,壶底裹上塑料膜,防止陶器变形开裂

尼西黑陶:拿捏两千余年的质朴艺术

  常见的黑陶制品有酥油茶罐、炭火盆、藏八宝(一种挂在墙上的装饰品)、鸽子壶(鸽子形状的摆设)等,而最广为人知的,则是形状扁圆的黑陶锅,这跟尼西当地非常有名的一道菜有关,那就是“土锅炖鸡”。尼西的土鸡身材袖珍、味道鲜美,而炖鸡所用的锅,必须是黑陶,因其烹饪出的食物有着现代炊具所无法提供的地道的“泥土芬芳”。

  10、拉茸正在做的是“组合八宝”,把八种图案合为一体

尼西黑陶:拿捏两千余年的质朴艺术

  11、“组合八宝”的成品

尼西黑陶:拿捏两千余年的质朴艺术

  12、孙诺七林的大儿子拉桑恩主在做炖鸡用的土锅

尼西黑陶:拿捏两千余年的质朴艺术

  13、孙诺七林的孙子拉桑七品已经学习做陶一年,制陶工艺后继有人了

尼西黑陶:拿捏两千余年的质朴艺术

  14、做好的陶胚放在火塘周围烘干

尼西黑陶:拿捏两千余年的质朴艺术

  正因为黑陶与藏民的生活密不可分,所以以孙诺七林为代表的制陶艺人才得以祖祖辈辈以此为生。现在孙诺七林主要接成批的订单,年收入可以达到5万元以上。其实制陶已经成为整个汤堆村重要的收入来源,村里有一半以上的人家都会制陶,其中许多人都是孙诺七林的徒弟。

尼西黑陶:拿捏两千余年的质朴艺术

  尼西制陶人

  尼西黑陶的魅力还不仅限于本地,孙诺七林家制作的黑陶产品远销美国、日本、瑞士和印度,其中订货最多的是台湾客商。尽管如此,他依然以销售给附近的藏民为主,因为他并不热衷于生产工艺品,或是城里人使用的花瓶,烟灰缸一类的产品。不管外人把他的黑陶制品当成怎样的艺术品而称赞,他也只是将定价非常便宜的黑陶器皿依寻着古老的土法,以简洁粗犷的形制继续地传承着。

尼西黑陶:拿捏两千余年的质朴艺术

  烘烤

  泥土、水、匠人的手和心,在火的烘烤下成为一件件臧家人的日常器皿,酥油茶的芬芳、土锅炖鸡的喷香还有藏族人的质朴,都藉由这一件件朴拙之“物”,代代相传而来,亦将世世传承下去。

TAG标签: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