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读书文学

王国猛新作《山色江声杳》唤醒传统文化的温情与敬意

时间:2025-04-14 11:21:23 来源:中国文化资讯网 编辑:佚名 阅读:手机版

以宏大的历史时空视角为依托,从世间自然的生活点滴入手,深圳作家王国猛笔下的中国文史感悟始终坚守文以载道、文以抒情、文以养心的理念,引发了读者的“追更”热潮。近日,王国猛的最新散文集《山色江声杳》由花城出版社正式出版,继续引领读者深入历史文化的纵深之处,叩问生命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据了解,这是王国猛创作的第八部散文集,也是他的第十部著作。

这些年来,王国猛开拓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散文创作之路。他凭借高度的艺术敏感,深入百家经典的世界,以理性洞察历史文化与世间人情的宏大格局与细微之处,又以感性力量唤起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温情与敬意。

在《山色江声杳》这本散文集中,王国猛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哲思,带领读者走进一个充满宁静与智慧的世界,并通过对自然景色、人生百态以及古代经典的深入探讨,进一步展现他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见解,同时揭示了修身立德的重要性,并鼓励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真诚与独立思考。

▲王国猛

《山色江声杳》是一部兼具文学美感与哲理深度的作品,单是书名就耐人寻味,足以触动心灵。书名源自苏轼《临皋闲题》中的名句:“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苏轼的胸怀豁达,不为具体之物所羁绊,而是将情思寄托于浩瀚的宇宙天地之间。这深深启发了王国猛:江山风月,无时不在,触目可及,侧耳可闻,然而多数人却视若无睹,听而不闻。唯有那些闲适之人,能够登山观月,领略其中的风情神韵,成为它们的真正主人。此时,功利之心消散,得失之念尽忘,人们在山色江声中沉醉忘返,自得其乐,其乐无穷。

王国猛从古典文本、自然天地以及现实生活中不断探寻人生的真谛。他享受着披襟当风、扬手掬月、温茶煮酒、捧书慢读的惬意时光,追求“放心于自得之场,置器于必安之地”的悠然境界。他热爱亲近自然,常在屋后的山中流连忘返,仰望群峰,心旷神怡。他感叹:“岭上的白云舒卷不定,千姿百态,从无定式,永远在变幻中展现神奇。抬头望久了,天显得更高远,人显得更渺小,心却更加宁静。”偶尔,他还能在自然中邂逅天成之文、浪漫之诗,收获意外之喜。他坚信,人生可以是一个宽阔的场景,一个圆形的切面,无需匆匆赶路,而是要停留、坐忘、随化。在似锦繁花、茂林修竹、湖色山光、蝶飞蜂舞之中,只需凝目、聆听、心悦,将自然万物拥入怀抱,让自我融入天地之间。

王国猛的散文创作呈现出多元的面向与笔触,这在其作品《山色江声杳》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书中既有《一夜秋风紧》《转身即见自然》等饱含深情的自然生活感悟,又有《败因》《借名》这类对历史人事的深刻反思与批判;还有《说文》《阅读之乐》等轻松畅快的谈文论艺之作。这些文章巧妙地将丰富的历史典故与生动的生活实例相融合,以平实而深邃的笔触,娓娓道出生活的智慧、妙悟与哲理,旨在引导读者在喧嚣的现代社会中寻得内心的宁静与充实。

王国猛,江西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硕士、上海大学创意写作博士,其治学态度诚恳严谨,实践探索不遗余力,洞察力敏锐而精微,最终在散文创作领域独辟蹊径,展现出非凡的创意。他迄今已出版的八部散文集——《今日方知我是我》《别有根芽》《微言大义》《经略天下——另眼看三国》《吹尽狂沙》《明月清风我》《江山犹是》《山色江声杳》,宛如在绵延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串起的颗颗明珠,彰显了他对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与担当。

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于爱成指出,王国猛的散文在当代文学领域具有鲜明的特色。他的作品不仅蕴含着深厚的古典文化底蕴,更关注现代社会,展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与现实批判精神。王国猛将古典文化资源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对传统智慧进行现代阐释,对社会现实进行敏锐洞察,对精神家园进行执着追寻。在语言形式上,他巧妙融合古典与现代元素,创造出独特的“文白交融”语体,突破传统散文的文体限制,实现了跨文体写作,使作品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与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入研究王国猛的散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创作的艺术价值与思想价值,为当代散文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于爱成进一步强调:“在当下碎片化、快餐化的时代,严肃的智性写作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王国猛凭借学者的博识、文人的雅趣、思想者的洞见以及当代人的生命感,在古典与现代的交汇点上,为当代散文写作传承传统文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径。他的创作启示当代散文作家,传统文化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通过与现代生活的有机结合,可以让传统文化在当代散文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毛志亮)

TAG标签: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