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到泸州,干碗好酒;陪伙老友,喝泸州老酒。”
“要到泸州,干大壶酒;巷尾巷头,吃泸州好酒!”
提起泸州,无论你是否曾亲自踏上这片土地,脑海之中首先萦绕的便是充斥了整个街道、浓郁飘香的酒曲味。这座既醉人,又醇香的城市在奔流不息的长江和源源不断的龙泉水中应运而生,用火红饱满的高粱和时光酝酿的浓香碰撞出惊艳世界的中国味道,不止续写了白酒传奇,也将深深的泸州情怀,掩映在了美酒里。
炽热而奔放的泸州水土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中的名篇《橘逾淮为枳》有典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所说的“水土”,既包括地理位置、物候环境,也包括生活在这方水土上的人,以及由人所塑造出的地域性格。如果用晏子的理论来总结泸州城市的“水土”特点,也许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炽热而奔放。
泸州在古时又被称为江阳郡,自古以来都是依靠酿酒而闻名天下,“衔杯却爱泸州好,十指寒香给客橙。”便是对泸州把酒言欢的最好形容。而造就泸州一方水土特性的原因,与其地处北纬28度,日照充足,全年无霜,降水充沛,以及酸碱度适宜的土壤与河流有关。上天赋予的自然条件,让泸州成为了一座以“酿造”见长的城市。
▲赤水河畔的酱油晒场
在宋、明时期,泸州就已是盐马古道上的重要枢纽中心,与成都、重庆同时作为三足鼎立的存在。在清朝光绪年间,地处川、黔、渝交界区的先市盐马古道商贾日多,商品流通日益扩大,产于此处的先市酱油成为了川南黔北渝西地区居民争相抢购的上等调味品。“赤水河,万古流,上酿酒,下酿油。船工苦,船工愁,好在不缺酒和(酱)油。”泸州赤水河畔传唱百余年的船工号子,也道出了泸州酒与泸州先市酱油的荣光。
▲先市酱油
2014年,先市酱油传统酿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江汉源”、“永兴诚”等一批酱油作坊成为浓缩于泸州历史印记中的老字号,成为了泸州“活着”的非遗技艺。“酱香浓郁、味美醇厚”的先市酱油,也为炽热而奔放的泸州风土增添了一抹厚重风味。
蕴藏在酒城灵魂深处的那抹浓香
在清代大诗人张问陶笔下,泸州城山川灵秀、胜似江南。“滩平山远人潇洒,酒绿灯红水蔚蓝。只少风帆三五叠,更余何处让江南。”如果此时你恰好行走在横跨长江的国窖大桥上,俯瞰江阳城市之壮美的同时,还能够嗅闻到蕴藏在酒城灵魂深处的那抹浓香。
▲国窖大桥西北口下有着449年历史的1573国宝窖池群
泸州与酒结缘由来已久。早在秦汉时期,古江阳一带就流行酿酒;到了唐宋时期,泸州一带酿酒更是蔚然成风,进入一个高潮时期;到了元明清时期,泸州一带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举世无双的酒文化。因此,泸州别称酒城。而在泸州的白酒非遗之中,又以国家级非遗项目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最负盛名。
▲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之“看花摘酒”——通过观察酒花大小、酒花滞留时间的长短来得知酒度高低
公元1324年,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第一代传承人郭怀玉发明酿酒大曲——“甘醇曲”,开创了浓香型白酒酿造技艺,传承至今已有698年。其非遗酿制技艺工序繁杂,需经过精选原料、粉碎、润粮、拌粮拌糠、上甑蒸酒蒸粮、摘酒、出甑摊晾、拌曲、入窖、封窖发酵、开窖滴黄水、起运母糟并堆砌母糟等数百道工序,最终才能酿得美酒。这是中国酿酒技艺和酒文化的一个典型实例,即使是科学发达的今天也难以用现代技术加以替代。
▲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之“回马上甑”——在将粮食放入蒸酒的甄桶的时候,来回均匀的铺撒在甄桶里,上甑操作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酒的产量与优质比率
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泸州老窖为代表的传统酿制技艺成功入选。时至今日,一代又一代泸州老窖酿酒人秉承匠心精神,通过传承1573国宝窖池群和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让文化遗产在这里生生不息,始终与中国白酒行业的发展同频共振,中国酿酒“龙脉”也由此代代延续。
一座酿造幸福的城市
“过江楼里过江巷,过江巷子飘酒香。纯阳贪杯河滩趟,难寻当年烤酒匠。”一杯泸州酒,就像是泸州的城市性格,炽热、奔放、耿直、豪爽。当泸州的人文风物融于一杯酒中,便早已注定了这座城市的浓香底色。醉人的酒香,也渗透进泸州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与诞生在这方热土的人们灵魂交融、休戚与共。
2018年,泸州启用了新的城市定位——“中国酒城·醉美泸州,一座酿造幸福的城市”。也是这一年,泸州正式被官方授予“中国酒城”称号。作为全国唯一拥有全产业链、专业化、集群化发展的园区,泸州已成为首个获得“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称号的白酒产区。酒对于泸州的塑造,当下仍在发生。
▲位于产业园内的泸州老窖黄舣酿酒生态园
酒以城名,城以酒兴。炙热而奔放的酒城,一面以进取之姿,不断成长为世界级的白酒产区。而在其灵魂深处,酒城泸州的人文底蕴仍然鲜活。作为中国古老的特有酒种,白酒承载着特定地域的自然造化和人文品格,浓缩了中国风土和中国表达。泸州酒与泸州这座城市,也将从一方水土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向世界讲述中国酒城的幸福故事。